1:膜面出現條痕或起皺 出現的原因可能是上光涂料的黏度值不高,或上光涂料的潤濕性差.糾正辦法是給上光涂料加入適量稀釋劑或選擇潤濕性好的上光涂料;如果涂布量大,則應調低涂布量;也可能是工藝條件與涂料適性不匹配,可選用其他種類的上光涂料或改變工藝條件,使其與涂料性能相匹配.
2:印刷品互相黏連 原因可能是溶劑的揮發(fā)性不好,可改用揮發(fā)速率高的溶劑或更換上光涂料種類,也可能是涂布膜層太厚,涂層內部的溶劑來不及完全揮發(fā),可減少涂布量,減薄膜層厚度;也可能是涂布或磨光的工作溫度低,干燥時間短而使涂層干燥不良,可提高涂布和磨光的工作溫度,降底機速,使涂層徹底干燥. 3:膜層光澤度差 產生原因可能是上光涂料的質量差,可改用質量較好的上光涂料;也有可能是涂布量不足或涂料濃度小,在粗糙度高、吸收性強的印刷表面不易填平鋪齊,應加大涂布量,提高涂布濃度,或在加工前先上一層上光底油,再進行上光涂布;如果是由于涂布干燥和磨光的溫度偏低、壓力小,則應提高溫度和加大壓力;還有可能是設備本身的原因,如磨光帶磨損,平滑度下降,這就要修理改善磨光剛帶表面狀況。 4:磨光后印刷品空白部分呈淺色,而淺色部位變色 造成原因可能是上光涂料溶劑對油墨層的溶解作用所致,這就要求更換涂料種類或改邊、變溶劑成分;也可能是墨層的耐溶劑性差,糾正辦法是改善油墨的干燥性,或等油墨干燥后再上光涂布,或減少上光涂料中對油墨有溶解作用的溶劑量;涂料層干燥不徹底,則要提高上光涂布時的干燥溫度或降低機速,延長干燥時間。 5:涂層不均勻,有麻點 原因可能是上光涂料對印刷品表面墨層的潤濕作用不好,應改善涂料對油墨層的潤濕性能;涂料中的溶劑揮發(fā)不良,涂層內溶劑殘留量高,可改用揮發(fā)速率高的溶劑使涂層徹底干燥后再磨光;也可能是上光涂布中速度過快,干燥溫度低,涂層干燥不徹底,溶劑揮發(fā)不安全,應調正上光涂布工藝的參數。 6:膜面起泡 膜面起泡的原因是磨光過程中壓力過大,磨光鋼帶的溫度過高,使涂料膜層局部軟化,應適當降低磨光的壓力和溫度,也可能是上光涂料與磨光工藝參數不匹配,印刷表面的涂料層冷卻后,同上光帶的剝離力差,調整工藝參數,降低磨光機速,以改善涂料層同上光帶之間的剝離力。 7:印刷品壓先后表面易折裂 原因是溫度偏高,印刷品在磨光中脫水過多,含水量降底,因而紙質纖維變脆,應降底磨光中的工作溫度,保持印刷品中一定的含水量;磨光中壓力過大,使印刷品的可塑性降低,韌性下降,應降低磨光中的壓力。 8:磨光后兩側膜面亮度不一致 磨光中上光帶兩側壓力不相等,或上光帶兩側磨損不一致,需調整上光帶兩側的壓力,調整熱壓輥與傳輸輥的平行度,使上光帶兩側張緊一致,磨損均勻;上光涂料兩側厚薄不均勻,需要調整上光涂布機件,檢查控量輥與涂布輥之間的平行度和間隙,使兩側涂層厚度均勻一致。
|